【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是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是一句出自《论语·八佾》的经典成语,常用来表达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极度不满和愤怒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“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,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?”其中,“是”指代前文提到的事情或行为,“可忍”表示可以容忍,“孰”是一个疑问代词,意思是“谁”或“什么”,在这里引申为“还有什么”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多用于强调某件事已经到了无法接受的地步,表达了强烈的反感或愤怒情绪。
二、表格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在句中的作用 | 现代用法 |
是 | 指代前文提到的事物或行为 | 代词,指代具体事件 | 引出话题,明确对象 |
可 | 表示可能、可以 | 助动词,表示可能性 | 表达是否能接受 |
忍 | 容忍、忍受 | 动词 | 表达对行为的接受程度 |
孰 | 疑问代词,意为“谁”或“什么” | 代词,用于反问 | 强调“还有什么不能容忍” |
不可忍 | 不能容忍 | 形容词短语 | 表达强烈不满或愤怒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最早出现在《论语·八佾》中,原文是:
> “孔子谓季氏:‘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’”
这里的“季氏”指的是鲁国的大夫季孙氏,他僭越礼制,使用了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(即六十四人组成的舞蹈队)。孔子对此极为不满,认为这是对礼制的严重破坏,因此发出感叹:“如果连这种事都能容忍,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?”
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孔子对礼制的重视,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坚持。
四、结语
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不仅是古代经典中的名言,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句话,用来表达对某些不合理现象的强烈反对。理解其中“孰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这句成语的语气和情感色彩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这句话的核心在于“反问”与“强调”,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立场。